%%AAABBB語言翻譯公司

Helen/上班族身為一個喜歡中國文學但又是靠外文獲得工作機會,我不得不說學習外文讓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而在文章的意境上,也多了可堪玩味的修辭比喻法,故若有人批評學了英語系或其他國家的語言後,中文反而成了被貶低的語言。或許是現代人多是崇洋媚外,故寧可滿口不洋腔洋調而不思能代表中華文化的文言文,我認為這樣的評論太過小家子氣也過於偏激,因為語言本身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工具,而工具本身是沒什麼優劣之分的,但語言該怎麼教,怎麼使用才能讓不同的文化不會起衝突或造成世代溝通的絆腳石,卻是一門很重要的課題。身在台灣的我們,在這一波文言文是否存廢的議題上,應該要抱持著比「去中國化」或「本土化」更為宏觀的視角,因為不論是否教材的選取偏向那個面向,課綱不應該變成意識形態的工具,或淪為某個紅牌教授抒發個人政治立場的展演台。不只是文言文,其他的文體也都該試著用更廣袤的心態走向多元,試著讓這些擁有歷史意涵的古典詩詞走出框架,並反思現代社會中的人文意向,或根本的生命意義,相信只要有心,文言文也可以激發出更多創意與火花。因為畢竟目前主要會在意文言文與白話文脫勾,死背後覺得愈發無趣的人主要是那些背負著升學壓力的學生們,因為現有的教學方式沒有正對他們處於人生中的迷惘期,家長們也只看到升學掛帥的旗幟,文言文是否真的能為未來職場加分,就成了刪減文本的代罪羔羊。至於那些主張刪減文言文會造成階級複制的學者,其實也不盡其實,因為能夠造成社會上教育資源階級化的主要根源是來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升學導向及觀念,被抺殺天份的學子日後發展也因教學過於單一化及缺乏人文內涵,就算順利畢業,卻淪為像工廠出產的一批批複製品,不旦缺乏思辨能力,還可能引發不同程度的集體憂鬱或躁鬱傾向。也許,除了課本或校園內的讀書環境,台灣更欠缺的是大環境文創媒體資源的整合,強力吸引夠力的劇組團隊、肯花心思的導演及影視製作群,甚至一流的詞曲創作者,那麼要掀起一波媲美《甄嬛傳》的古典新文學風潮,也並非不可能。借用某個補習班廣告的台詞,一開場一位氣急敗壞的媽媽一吐心中的焦慮:「為何我兒子可以將周杰倫所有的歌詞都倒背如流,但對著那幾頁課文,卻一句也背不起來?」這樣的賣點能夠成為補習班的招生文宣,主要就是看準了流行文化對青年學子的影嚮力,既然如此,那為何學校的教育沒能將這樣的世代心聲納入多元教學的準備方向呢?常思網路上偶發爆紅的創意文章或短片,看似無厘頭的歌詞新解,其實正是年輕人滿載能量的創作泉源,若能將這些資源凝聚,加上各級學校師資適時的引導,不管是文言文還是白話,中文還是外文,人人相互激盪文學新解、鼓勵良好的讀書風氣,那麼不論課綱如何的更跌,文本融入社會、融入美與想像,才會讓學子有了孺慕之情,有了對生長故鄉的謙遜能量,進而對應言談間更有深度與廣度才是。【即時論壇徵稿】你對新聞是否有想法不吐不快?本報特闢《即時論壇》,歡迎讀者投稿,對新聞時事表達意見。來稿請寄onlineopinions@appledaily.com.tw,一經錄用,將發布在《蘋果日報》即時新聞區,唯不付稿酬。請勿一稿兩投,本報有刪改權,當天未見報,請另行處理,不另退件或通知。



以下文章來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901/1195126/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華頓翻譯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ednbf5dqm7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