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語翻譯爾後西班牙人為了前去福建傳教,便起頭透過馬尼拉的閩南人協助編譯相幹的閩南話書籍,編成《漳州話辭匯》。。-> 翻譯社|,-> 翻譯公司|的-> 翻譯而其中「雞籠、淡水」詞條,西班牙文寫道:「艾爾摩沙島上,西班牙人地點的地盤(Tierra de Isla Hermosa ado estan los españoles)。」得以證明這份手稿製作於西班牙人殖民北臺灣期間1626年至1642年之間,比起1711年開始編纂的康熙字典早了近百年,同時也是今朝尋獲十六、十七世紀閩南話辭彙文獻中,詞數最多且內容最豐碩的。
 
 

穿越時空 翻譯「灌音筆」:400年前閩南語史料大發現

漳州話辭彙1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036147
這支研究團隊在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換基金會的獎助下,前往西班牙與菲律賓等地檔案館,進行彙集、清算與建構有關十6、十七世紀臺灣與中國的西班牙史料數位資料庫
翻譯社近兩年來陸續前去馬德里、塞維亞及巴塞隆納找尋古閩南話的辭書或古籍,幾經努力終於在馬尼拉尋獲《漳州話詞彙》,同時在本土學者連金發、李毓中、陳宗仁及西班牙學者José Luis Caño Ortigosa等的協助下,得以解讀出400年前海外閩南人 翻譯用字遣語,一窺那時閩南人的常民生涯,甚至帆海、商業商品術語與髒話。

中研院新史料揭曉會新聞稿
新史料頒發會:2017年4月14日於中心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
先前所找到有關漳州話說話記載,最馳名的是已故大漢學家龍彼得(Pier van der Loon)找到 翻譯《漳州話語法》,總共約六十頁,介紹近兩千個字詞。而此次找到的《漳州話詞彙》,蒐羅的字詞數是前者的十倍。

 
由國立清華大學、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西班牙巴塞隆納Pompeu Fabra大學及塞維亞(Sevilla)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在菲律賓聖多瑪斯大學檔案館裡,尋獲一份距今約四百年,厚達千頁近兩萬字詞 翻譯《漳州話詞彙(Vocabulario de la Lengua Chio Chiu)》,可謂本世紀以來,關於明朝閩南話史料挖掘最重大的功效 翻譯社今日的我們透過這份手稿上的拼音符號,得以「聽到」十七世紀在馬尼拉及北臺灣閩南人說的話。本來本日我們仍會使用的詞「洗家聲(Sey Muy Hong)」,400年前的閩南人就已經在利用。
 
透過這部十七世紀初期編輯的《漳州話辭彙》,本日的我們得以獲知其時漳州移民的日常辭彙,和這些辭彙背後的糊口點滴、地輿常識,促進我們對臺灣初期閩南移民的熟悉。例如臺灣常見的毒蛇青竹絲,則在手稿中寫為「竹系蛇」,西班牙人編譯為「Vibora (意為毒蛇)」,螢火蟲則是「火金星(Hue Quion Che)」,乃至清代臺灣糖廍,仍在利用製糖的專用術語「漏尾糖(Lau Bue Tung)」,亦在明末期間便被西班牙人編進這本辭彙中。
漳州話辭彙2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414005662-260405
此次《漳州話詞彙》的發現,將為臺灣學術界帶來新
翻譯研究動能,對歷史學而言,可從西班牙人的角度了解閩南人在臺灣及東南亞活動的足跡與面貌;對說話學而言,則有助於重建四百年前閩南話的樣貌,認識現今臺灣與東南亞閩南話的流變。同時,也為當局鞭策的新南向政策,增添了學術與文化交換的另外一新契機。
相幹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403316
 
 
1571年西班牙人帶著美洲的白銀來到菲律賓,吸引了數以萬計的閩南人前去馬尼拉餬口,爾後透過閩南人的商業收集與資訊,西班牙人獲知被閩南人稱為「北港(Pag Cang)」的臺灣,和島上「雞籠(Quey Lang)」、「淡水(Tam Chuy)」的相關資訊,甚至還在1597年畫來世界上第一張艾爾摩沙(Hermosa,即臺灣)島的完全地圖,在這張圖上便註記著雞籠與淡水港。
艾爾摩沙島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2404370
https://www.sinica.edu.tw/ch/news/4357 穿越時空的「灌音筆」: 西班牙殖民期間新史料揭曉


本文出自: http://blog.sina.com.tw/maritime/article.php?entryid=651912
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華頓翻譯社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社
    全站熱搜

    frednbf5dqm7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